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延安时期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9-21 [来源]: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强调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回顾历史,我们党创办高等教育起步于革命时期,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富有远见卓识地在硝烟战火之中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高校,为中国革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堪重任的“民族脊梁”。陕北公学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党早期创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方针。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于深刻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坚持革命教育方向: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

    1938年,毛泽东曾亲笔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陕北公学是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生,反映了党的早期高等教育将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方针同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汇聚广泛革命力量等特点。

    19375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的陕北公学把直接服务于抗日救国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为此,陕北公学开设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如在普通班开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社会科学概论》《游击战争与军事知识》和时事演讲等课程。以“毕业上前线”鼓舞和激励员工无条件服从抗战和革命的需要,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自1937年至1939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陕北公学培养了6000多名干部,“分布在全国各个战场、各条战线,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在群众运动的激流中,锻炼成长”(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9页)。

    193979日,毛泽东在对陕北公学即将奔赴前线的毕业生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到“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中心的团结。可以说,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也是陕北公学的办学目标之一,“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的学校”。一方面,陕北公学接纳不同阶级、不同党派的爱国青年,以科学理论和方式教育他们。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想方设法截留和阻拦来陕北公学的青年,中央决定在交通更加便利的关中分区创办陕北公学分校。另一方面,陕北公学呼吁男女平等,重视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学校设立女生队,教授同样的课程,同时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文艺作品创作与表演,使她们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民众教育和文艺宣传等扩大教育受众面,是陕北公学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的重要经验。其一,开展群众路线课程学习。陕北公学教育计划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民众运动》,以民众教育的方式团结大多数人,坚持群众路线,教导学员开展民众运动。其二,培养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感情,除参与军事训练、理论学习外,陕公学员积极参加建校劳动和农业生产劳动,“锄头和土地石子发出铿锵的和谐的合奏”(《陕公生活》,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版,第6页),提高生产实践能力,培养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三,以正确的理论武装群众参加抗战运动。学员广泛地开展动员群众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凝聚群众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陕北公学还在延安成立了陕公剧团、陕公文工团,在枸邑分校成立了陕公流动剧团。这些革命文艺社团先后创作和排练了《放下你的鞭子》《送郎上前线》等优秀剧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热爱,提高了群众的思想和阶级觉悟,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和动员效果。

二、造就革命先锋队: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核心环节。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程,党始终在行动中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陕北公学作为党对高等教育的探索者、先行者之一,开拓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第一,重视以军事理论和时事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育,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抗战军政干部。针对全民族抗战的需要,陕北公学从设立之初就狠抓干部教育,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培养政治目标明确、军事素养过硬的抗战干部。成仿吾提出,“陕公主要培训政治干部,教学计划的安排原则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在基本理念上,陕北公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广大干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影响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持久抗战、依靠人民的战略方针,以人民战争的思想武装广大干部。陕北公学还专门开设时事政策课程,帮助学员及时掌握战争形势。毛泽东多次呼吁中央领导人到陕北公学办讲座、分析时事,并带头多次到陕公进行演讲。史料显示,193710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号召学习鲁迅精神;1937111日,毛泽东参加陕北公学开学典礼大会,发表抗战形势和任务的演说,号召陕公学员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1938113日,毛泽东勉励陕公青年学习革命先辈精神,不畏艰辛、克服困难。

  与此同时,陕北公学不断强化军事思想的巩固以及整体军事技能、军事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注重将最新的军事理论成果贯彻落实到公司产品之中。例如,在《论持久战》发表后,陕北公学很快开设了游击战争课,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红军干部周纯全和张然和主讲,将“游击战从小到大发展的规律讲得很是形象化:从针尖刺,剪刀剪走向大刀杀,阔斧砍”(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第43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军事教育,使广大抗战干部能够快速地认识抗战形势、理解军事战略,并投入实际军事行动。另一方面,陕北公学的公司产品和管理制度注重以实战为导向。学员管理采用军事编制,以“班—分队—学员队—区队”的编制进行管理。学员的生活实行军事化、战斗化模式,多次组织军事演习,提高了学员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素养。

  第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教育者。延安精神吸引着各地青年纷纷到来,使得陕北公学涌现大批党的新生力量,出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和党员层面“新多老少”的现象。陕北公学根据中央精神,把在学员中发展党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仔细考察,把真正具有革命意志、献身革命的学员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陕北公学创办后近两年中,“招收员工六千余人,其中有三千多优秀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宣传和吸纳优秀青年入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陕北公学系统讲授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道路。一方面,陕北公学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高级班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课程,后期又增加《世界革命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这些接受过系统而全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学员,在各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思想,广泛地播撒革命的火种。另一方面,陕北公学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陕北公学专门成立由何干之领导的有关中国问题研究,由李凡夫领导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由陈唯实领导的哲学研究这三个研究室,在完成各领域理论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扎根基层,深入革命实践。通过这些途径,陕北公学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员队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张晓萌,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研究——以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改革发展的论述为重点”〔2017XCZHDA03〕的成果)


上一条:以“政治体检”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下一条:中共五大对从严治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