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1-08 [来源]: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指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一论述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位置,包含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实现路径和方式等内容,既注重末端治理,又强调源头预防,既不欠新账,又要多还旧账。这一论述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如今,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践验证、理论认可、民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论是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生动、朴实和富含哲理的印证:“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当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也有矛盾,绿水青山是真正的金不换,“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因此,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另一头牵着财富生产;一头连着生态环境,另一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出发,将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的内生变量与价值目标,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和价值诉求,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突破了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内含了保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鲜活地概括了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话语特色的绿色发展内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典范。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的着重点是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几个方面发力,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实践价值:

  第一,推进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开辟生态产业的新路径,将绿色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广泛实施生态科技项目,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以融合发展方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业态。突出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血液作用,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化为方法、以资本化为杠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第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今天,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不容乐观,在很多领域环境问题和矛盾突出,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和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环境容量和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生存空间,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的“康复所”,以生态良知与生态正义为导向,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努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通过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着力于天然林保护、城市绿化建设、新农村村寨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屏障保护等重大领域,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中培育生态产业,靠山养山,靠水养水,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民富地美。

  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生态环境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的监管轨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无疑可以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强化监管的力度,强化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监管机构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形成严格的生态文明监管方式。

(作者:刘旭友,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转自《光明日报》)


上一条:坚守党的初心与使命 ——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

下一条: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